首页

umfoot优美论坛

时间:2025-05-24 01:22:01 作者:重庆一大学生体育课后坠入化粪池遇难,官方通报 浏览量:11261

  中新社拉萨3月25日电 题:西藏石刻艺术保护研究者格旺:“撬开”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

  作者 李林

  24日下午,“砰砰砰”的拍击声不时从拉萨市文化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隙马画廊传出。西藏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负责人格旺正在一场名为“会说话的石头——西藏石刻艺术”分享会现场演示传拓技艺。

3月24日,格旺正在介绍石刻拓片。李林 摄

  从事石刻艺术保护研究十年间,格旺说他很高兴看到石刻文物的保护和石刻艺术研究力度不断加大。更高兴更多人参与其中,共同为西藏石刻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出力。

  “半路出家,研究石刻,完全是出于一种热爱。”为了摸清西藏石刻文化的家底、保护石刻文物并填补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格旺2014年开始开展石刻调研工作。他走遍了全区74县区,走访石刻文物遗存点,开展石刻文物遗存点调查,对具有重要价值的石刻、石碑进行鉴定及数据采集工作。

  2019年6月,西藏第一家以石刻艺术为主的专业博物馆——日喀则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开馆。格旺和馆藏的千余件石刻展品一起,为世人“撬开”了尘封在石头里的记忆。

  “对石刻文物的就地保护,是我做得最自豪的事。”格旺认为,西藏石刻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传承、研究是目前的重点工作。西藏石刻艺术不像西藏其他艺术有很高的认知度,很多石刻文物多散落在村落、高山间。“每到一个寺庙、一个村庄,我们都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石刻的文物价值。让本地民众通过石刻上的文字或图案,了解石刻‘讲述’的制作工艺、制作背景、地域特征等内容。”格旺觉得,只有让他们认识到了石刻的文物价值,才能更好地保护。

  格旺表示,石刻艺术博物馆像是一扇窗,让大众通过这些精美绝伦的石刻,去了解石刻背后所蕴含的西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也在通过巡展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随着越来越多人了解西藏石刻艺术,参与保护的人也多了起来。据格旺介绍,在日喀则康马县、南木林县等地,都有石刻文化传承研究联合工作站。“也有很多年轻人很感兴趣,这种现象特别好。”

  持续约两个小时的分享会很快结束,现场观众有的去体验宣纸拓片,有的则排队请教格旺。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后,格旺不忘再次邀请:“我们有很多一手资料,欢迎大家和我们一起研究,共同将西藏石刻艺术的美好呈现给大家。”(完)

【编辑:黄钰涵】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解码大湾区》第三集: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安全生产副厂长李钧前介绍,H型钢是绿色环保建材,主轧设备及工艺引进德国西马克技术,主要应用高层建筑、大型电力和水利建设、环保工业厂房等。“我们生产的H型钢不仅销售全国各地,还出口至东南亚等地区,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迪拜遭暴雨侵袭 当地中国公民述经历

利马11月15日电 (记者 郭金超 黄钰钦)当地时间11月15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在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题为《把握时代大势 共促世界繁荣》的书面演讲。

2023年房企业绩预披总亏损超千亿,头部公司承压

二是消费能力。中国的消费能力日益增强,消费者购买能力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提升,中产阶层数量越来越大,对法国来说是另一大吸引力。

整装最美工匠 | 瓦工张波:方寸之间 砌筑幸福

方言对马来西亚华语的影响,表现在后者直接吸收来自闽、粤、客等方言的词汇,不仅指经过“协调”之后进入华语书面语的方言词汇,也指大量活跃于马来西亚华语口语的方言词汇。进入华语的方言词汇已经比较稳定,是马来西亚华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肉骨茶、金瓜、家婆”等,这部分词汇往往也是马来西亚华语与普通话有差异的词汇。活跃于马来西亚华语口语的方言词汇则是指那些连音带义一起借入而未定型(或者说未规范)、书面语尚未接纳的词汇。例如,以粤语发音的“靓女、靓仔”(意为美女、帅哥)、以闽南话发音的“咖啡乌”“清采”(意为随便)等。在马来西亚,闽南话、粤语作为强势方言,不仅对马来西亚华语的形成有直接影响,也对马来语和马来西亚英语造成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应注意到,方言对马来西亚华语不仅有词汇借用的直接影响,也有语法复制、语音迁移等深层影响。

国家邮政局:6月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同比提升18.4%

温文星介绍,清远全市共有开放旅游景点130多个,4A级以上景区20个,清远长隆国际森林度假区已进入开园前的最后冲刺阶段,总投资近60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71个文旅项目落地建设,“一带一廊一区”千亿级旅游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